Content on this page requires a newer version of Adobe Flash Player.

Get Adobe Flash player

合作社新闻
当前位置:主页 > 工作动态 > 合作社新闻 >

曲周县一家合作社兴旺一个村

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15-11-27

 

本报记者胡晓华摄

 

——曲周县东刘庄开展整村土地流转工作掠影

本报记者黄涛通讯员谷怀平丁少义

日前,记者在曲周县东刘庄400亩棉麦双丰示范基地看到,设施大棚整齐划一、大型农机具往来穿梭、三三两两工作人员正在忙着为小麦浇保墒水……。这里发生的一切,正是东刘庄开展整村土地流转,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。

“通过整村土地流转发展棉麦双丰高效农业,真正实现了‘双赢’目的。原来200人干的活,现在只需10人管理。种植效益翻了倍,现在一亩地的收入,顶上过去两亩地。”东刘庄村民刘永民说,2012年,该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,将整村土地全部流转,成立了合作社。合作社按照“农民入社、土地入股、集体管理、利益共享、风险村担”的方式集中经营。这种经营管理方式,一下子就把村里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,农民、村集体收入实现双提高。

按照约定,合作社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,有土地的村民可以按照每亩1064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,也可以以同等价格参与分红,租金和分红每年统一发放。

“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的合同约定,农户对土地原有承包性质不变,国家发放的种粮补贴仍按土地承包权发放给农户。”曲周镇副镇长侯志林说。土地原有承包性质不变,此举彻底打消了村民顾虑,整村土地得以顺利流转。

整村土地流转后,零散土地得到整合,集约化经营、规模化生产、机械

化作业纷纷变为可能,先进的农业技术也得到全面应用,土地收益逐年增加。留守村民在合作社上班,每家每户又多了一份收入。

整合后大方大块的土地,吸引了一批现代农业项目落户东刘庄。

部分科研院校、农技部门、知名农林企业先后与东刘庄村展开合作,发展棉麦双丰、玉米产业体系、设施蔬菜、欧式苗圃四大基地。现在亩均增收超过3000元。

东刘庄村富了起来,村庄建设有了发展基金。

按照合作社章程,合作社纯收益的50%用于公益金。侯志林表示,公

益金主要用于村集体事务,基础设施建设、绿化美化的资金有了着落,一些老大难问题也得到解决。

东刘庄和其它传统农业种植村一样,以前也是分户经营。刘永民说,传统经营模式,一般有三个问题解决不了。一是家家户户有农机具、堆柴草、沤秸秆、晒庄稼、存粮食等等,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解决不了。二是农村土地分户经营,地界争议、农忙时节抢水、抢电等很多纠纷解决不了。三是承包权70年不变,农村土地调整后,新增人口虽有农民身份,但却无地可耕,“无地农户”问题解决不了。

而现在,这些问题在东刘庄村都已经不复存在。

“发展农业经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。”县委副书记、农工委书记赵海栓说,成立合作社、集约化经营,使东刘庄民富村强,彻底变了样。

进入东刘庄,一派现代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。排排行道树绿意融融,大街小巷平整洁净,基础设施一应俱全。

据介绍,近几年来,该村累计投资100余万元,对村内街道和所有的巷道进行了硬化,沿街两侧实施仿古墙改造。粉刷墙壁、安装路灯、绿化美化,家家户户改厕改厨,争建美丽庭院。目前,该村的绿化率达50%以上,村外树成行,村内绿成荫。

“全村土地都流转,合作组织统一管;规模经营集约化、社员集体都划算;农民转身变工人,家庭收入成倍翻;生产生活方式变,农村面貌大改观。”每天晚上,村文化广场热闹非凡,农民群众把整村土地流转后发生的变化,编成了顺口溜。

“生态环境优美,村容村貌整洁,产业特色鲜明,公共服务健全,农民生活幸福。”这是东刘庄今后几年的发展方向。

“下一步,要在重点建设四大基地基础上,走文化旅游乡村发展路子,让村集体实力更强,群众钱包更鼓。”刘永民说,再过几年,东刘庄村还要大变样。

Copyright © 2014-2024 邯郸市农业服务协会总会 版权所有 培训服务部 电话:3111927